冯月婷:本溪松花石砚第五代传承人,用作品诠释父辈的匠心

发表时间: 2020-06-18 10:48

“我打小就是在石头堆里长起来的,能记事了就随手可以摸到温润的石材,有想法了就想做一件自己的作品,这是我的生命,也是我的生活。”说这话的,是一位刚接过父辈衣钵的85后,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松花石砚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

深藏闺中的“松花砚”

松花石砚与早已声名在外的端砚、歙砚相比,甚是默默无闻。但若是了解其出身,便会知道松花石砚的低调无名,却是最高调奢华的“内敛”。

“能受得起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皇家代言的,怕只有我们的松花石砚了。”冯月婷骄傲地说,松花石砚虽然面世的时间不长,仅有300多年历史,却凭借出身皇室、成长在深宫内院的资历而令其他砚台望尘莫及。

“松花石”里说道多

作为文房四宝中浓墨重彩的一宝,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包括端石、歙石、洮河石、菊花石、红丝石,形制包括陶砚、铁砚、玉砚、瓦砚、瓷砚等,地区不同、材质不同,名称也各有特色,那么松花石何以得名呢?

沉积地下的松花石以绿色为主,本溪的松花石材并不仅限绿石,而是出产清宫御用松花石砚所用各色石料(紫、黄、紫绿相间、黄白、青黄相间等)。

看三个月,思两个月,做一个月

摊开看冯月婷的双手,似乎少了些手工艺人尤其是雕刻艺人的老茧和畸形。她打趣地坦言,自己喜欢“多动脑,少动刀”。小时候摸过的那些石头,对她而言不是硬邦邦的石头块,是可以唤醒她畅想自然的一块块敲门砖。

冯月婷直言,若是得到了一块上好的松花砚石,雕砚高手并不着急把它磨平磨光、做成成品砚料,第一步要做的是仔细观察它的纹理结构、色泽变化。这也是父亲冯军和老一辈雕刻师父传授给她的雕砚秘诀:“看三个月,思两个月,做一个月”。看要看出石材的温润程度、颜色层线、大小形态,并动用文化积淀和学识进行意向性的构思,若这都可以一气呵成,那么最后付诸实际的寥寥几刀,便是对石材的画龙点睛、精益求精。

莫泊桑《一生》节选

接过父亲冯军的接力棒,冯月婷成了“紫霞堂”的主人,也成为了松花石砚雕刻技艺最年轻的女性掌门人,坐拥“紫霞堂”的数方尊贵砚台,她的步子走得扎实且稳健。

手艺人的精致还要在手艺上见真章。85后的奋斗、执着和勇气在冯月婷身上体现无疑,她抓住了“松花石砚制作技艺”这根准绳,牢记心中的那份承诺和惦念,用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上好作品说话。



来源:明山宣传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