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香古色,一品香炉的新生 | 香生活

发表时间: 2020-03-31 15:20

2020年,值得关注的头条号。

造物当随时代,正如清代学者钱泳《履园丛话》中论铜匠曰:“铸铜之法,三代已备,鼎钟彝器,制度各殊……则知古人之精于此技者,代不乏人,如梁之开皇、唐之开元铸有造像,宋之宣和、明之宣德铸有炉瓶,则去古法渐远矣。”可见古人已清楚的认识到,铸铜之法,造器之形,均须因时而变,每个时期的铜器都要有当世之风貌。

《履园丛话》又提到:“近吴门有甘、王两姓,能仿造三代彝器,可以乱真。又嘉定有钱大田者,能仿造壶爵,与古无异。”钱泳虽夸赞当时的仿古之功,但即便做到与古无异,也难入文人之法眼,那些能够入古出新的匠人,才会被识者尊崇。

钱泳所推崇者,其有述曰:“又有江宁人冯锡与者,为余铸如意百柄,蟾镫一具,及带钩铜璧、灵钟清磬、铁箫、铁笛、书镇之属,亦能仿商、周之嵌金银,此又甘、王、钱三家所不及也。”匠人冯锡与为他定制符合当时文人审美之器物,而又能以独特的工艺加入个人的创造与设计,师古而不泥古,这才是大匠风范,使得他在文人的心中得到了更高的评价。


如今的巧生炉第三代传承人陈冠丞,便也是具有如此眼界的匠人。由于上世纪资料的缺乏,老一辈的传人只能根据有限的素材进行复刻,以复原古代的宣铜炉,传承这种宝贵的文化。而到了陈冠丞这一代,资料信息极为丰富,他常常往来于各大博物馆,出没于无数拍卖会,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收藏体系,成立了巧生炉博物馆,也积淀了对铜炉文化的理解。“在大师倍出的时代,要有做一辈子学徒的准备。这个学徒是向这个社会各界传统手艺人学习,板凳甘作十年冷,文章不做半句空”陈冠丞如是说。


在多年传承祖业的积淀中,他逐渐意识到,要在当下将巧生炉发扬光大,不再是靠做仿古的宣德炉,而是要以传统的工艺,制作出符合当下生活需求和理念的铜炉作品,推陈出新,用铜炉来反映时代——这才能将铜炉制作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陈冠丞的作品分为三类:一类是在传统的摹古造型基础上,对铜炉线条加入符合这个时代审美的创新以及自己的理解;第二类是熏炉类,传世老炉中带铜盖的熏炉所占比例不大,其制作难度要高于一般铜炉,但在技术发达的今天,陈冠丞将这类大气富贵的铜炉重新发掘,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第三类是创新的主题性作品,不拘泥于传统炉的造型形式,而是当下时代风格的表达,体现了高超的技艺。

“老的事业为什么能永葆青春,是因为永远关注当下社会的需求。”这是陈冠丞的理念,相信传统的巧生炉,将在他的传承中与时俱进,发扬光大。